我家住在松花江畔,六十年代初,我就开始跟着父亲去钓鱼了。那时候爱钓鱼的人不多,钓鱼的次数也是有限的。和父亲屈指可数的几次钓鱼经历,是一种真正的贴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简单轻松而又愉悦。(图文源自:江石)
当时钓鱼人所用的渔具非常简单,鱼竿通常是自制的竹接竿,浮漂是筷子长的油漆秸秆。钓饵基本上是大饼子和蚯蚓,有时也用小鱼小虾和其它虫类。
在我记忆中,那时候钓鱼人用的鱼篓都不大,也就能装几斤鱼,钓鱼时也很少有人带抄网,刻意钓大鱼的人不多。每次和父亲去松花江北岸钓鱼,中午就有面包、红肠或咸鸭蛋吃了,有时还能吃到一些时令水果,这些都是平日不多见的。
过江的汽船早六点发船,晚七点收船,所以不用起大早,也无需贪黑,就如同消闲野游一般。父亲带我钓鱼,总是找离船站不远,有树木遮阴的水边作为钓点。那时候的江北岸,绿荫覆盖,野花遍地,既安静又美丽。闻着草木的芳香,江水清凉的气息,心里愉快极了。
钓鱼时,父亲告诉我,浮标沉入水里,或送上来,就可以提竿了,小鱼咬钩毛躁,大鱼咬钩沉稳。我使不好面食,用细蚯蚓钓小鱼。我经常钓上来的小鱼品种有:大眼、船丁子、葫芦子、麦穗、黑老鸹脚、花里棒、小鲫花、嘎呀子,有时也能碰上几两重的鲫鱼、鲤鱼、鲶鱼和黑鱼棒子。一旦鱼不爱咬钩了,我就撂下鱼竿跑到草丛里捉蚂蚱和蝈蝈去了。
六十年代中期,我开始走铁江桥去江北钓鱼了。当时正值“文革”。虽然,一些狂热分子批判钓鱼是资产阶级,而到江边钓鱼的人却有增无减,我居住的前后街有许多青少年拿起了鱼竿,这是先前从没有过的。
到了六十年代末,到江里钓鱼的人更多了,人们对钓鱼开始有了专心的研究。为了钓鱼得心应手,自制的各式抄网、鱼护、铝合金鱼竿架脱颖而出。面饵也不再全是黄颜色的了,有人钓鱼用的大饼子被染成了鲜红。
在我们眼中,凡是使用自制的塑料浮漂、红色的大饼子,身边再有一个抄罗子,这个人就是钓鱼高手。
虽然六十年代钓鱼人的渔具简陋,鱼饵单一,但鱼水资源丰富,人们钓的自然轻松,乐在其中。
我们的公众号是diaoyu899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