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资讯

(图片)寻访鱼灯传承人

2007/3/2 23:16:06 人评论 次浏览

用竹篾扎成鲤鱼的躯干骨架和鱼头、鱼尾,交接处用韧性强的麻纸绑扎。


          新会鱼灯,是一种纸扎的民间工艺鲤鱼灯。“鱼”“余”谐音,鱼灯便寓意年年有余,而肥壮的鲤鱼,金色的鳞片,更是丰收和吉祥的象征,很具美感和喜庆色彩而令人喜爱。 

  新会鱼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过去,每逢过年,特别是元宵节,新会的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鱼灯,街头的小摊档,也能买到大小不一的鲤鱼灯。文革期间,就没有多少人做鱼灯,如今,新会做鱼灯的只有几户了。   

  开放改革年代让传统文化艺术重焕光彩,新会的鱼灯也在节日中大放异彩。当你在会城街头、葵博园看到一盏盏漂亮的鱼灯时,你一定感叹制作师傅们的高超手艺。在年前,我寻访了新会区会城华美街的退休工人李伯和钟姨。 

  李伯和钟姨夫妻俩自从上世纪80年代继承父艺以来,一直致力于鲤鱼灯的制作与传承。李伯名叫李严,今年70岁,他是1988年开始从老岳父处学到这门手艺的。钟姨的父亲钟胜曾是新会民间扎鱼灯的高手,16岁开始做鱼灯,直到80多岁。岳父当时对他们说:″我已80多岁了,我要赶快把这门手艺教给你们,希望这门手艺能够流传下去。″于是李严就跟岳父学起了扎鲤鱼灯的手艺。如今,李伯的两个孙子放假时也学扎鱼灯,9岁的小孙子李钦成跟着爷爷学扎鱼灯已有一段时间了,扎出来的鱼灯也似模似样。李伯说,新会鱼灯需要传承下去,寄希望于他们了。 图/文    许和发

  扎鲤鱼灯要扎得形象美观生动,关健是要框架扎得准确、结实,这就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性。李伯说,扎鱼身这一部分最难,要使鱼肚沉下去,才形似鲤鱼,沉不下去,就像鲩鱼。圆正均匀肚大,才是所要制作的鲤鱼灯。鱼身扎好后就是贴鱼鳞。李伯在木制的鱼鳞模板上涂上胶水,把剪裁好的红纸片印上去,把沾了胶水的纸片放到金粉盆里平按一下,红纸上便印出金灿灿的鱼鳞花纹。鱼头、鱼尾等花纹也是用专用的木模板印制,鱼头正中还要印上“福”字。贴纸是从鱼的肚子开始贴,鱼身则需顺着鱼鳞的方向贴。眼睛则是圆锥型的,做出鲤鱼“眼尖鼻利”的特点,鱼嘴还要吐出两个小球,生动可爱。鱼脊上开一小口,用来放置蜡烛。最后,将鱼头鱼尾用铁线穿在一起,提起来时整条鱼就能自由摆动了。 

  但制作鱼灯耗时长、工夫多、经济效益低,扎一盏普通的鱼灯就要3个多小时,还未计削篾备料时间,只卖10多元。由于经济效益低,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李伯显得很无奈,但他相信:鱼灯手艺一定会传承下去。




小孙子李钦成向爷爷学习扎鱼灯。 


李伯正在扎鱼头骨架。 


李伯在木模板上拓印鱼鳞图案。 


李伯耐心地向小孙子讲解扎鱼灯的要领。 


白色的鱼肚贴好后再贴上印有金色鳞片的鱼身。 


华灯初上,光彩夺目的鱼灯成了会城街头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爷孙俩徜徉在新会葵博园鱼灯展览会场,高兴地观赏自己亲手制作的鱼灯在展览上展出。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

最新图片资讯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