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钓友问:“河里有鱼,却始终不上钓,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想必不少钓友都有遇到过,明明水里有鱼,窝里也有鱼泡,可就是不上鱼,鱼漂也基本无动静。针对这种有鱼无口的状况,总结原因基本有以下几点:
1、饵料雾化过度
当窝料雾化过度时,就会吸引很多的鱼儿来到窝内,导致窝子大且乱,能见度很低,窝内的鱼儿只能闻到饵料的味道,却无法发现钩饵的位置,导致无鱼吃饵。此时应迅速更换窝料,避免过分雾化,使鱼儿能够及时地发现钩饵并顺利咬钩。
三种方法控制饵料雾化:
1.几种饵料搭配使用时,可以通过添加或减少雾化饵料的比例来达到控制饵料雾化速度的目的。
2.饵料揉搓的次数越少,雾化速度越快,反之,饵料的雾化速度越慢。
3.加水少,硬饵的雾化慢。加水多软饵的雾化快。
垂钓时可以通过上述手段的相互配合达到改变饵料雾化速度的目的。
2、窝料打得太多
窝料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如窝料太少,窝内聚集的鱼儿不会太多;而窝料的量过多,则部分的鱼儿就会选择在水底活动,特别是温度较高时,饵料容易发酵,使窝里的氧气减少,此时大部分的鱼儿都不会进入窝内,而是选择在窝子周围活动,即便有极少数的鱼儿进窝,咬钩的可能性也极小。
如何解决窝料打得太多:窝投太多,鱼儿吃饱了,还会咬饵吗?我们在家里面养鱼的时候,发现鱼儿吃饱之后,就在一边栖息着,不怎么爱动了,根本不就抢食,甚至有些鱼儿吃得太多,还被撑死掉了。很多人就会将这种现象,应用到湖库中去。钓友们要注意,鱼缸这样的小环境和湖库的大环境是不能这样比较的。垂钓时我们投诱饵的时候,鱼儿总会有先来后来之分,先来的吃得多些,后来的吃得少些,再后面来的,几乎没吃着就没有了。再因为我们投饵多,沉到水底,因为鱼儿的搅动而与泥土 混合起来,小鱼吃不了,就会引来鲤鱼等拱食,这样不是有钓上大鱼的机会了么?但是窝子始终会有吃完的时候,所以我们一次性多投,撑不死鱼,也留不住很久,补窝才是关键。
3、饵料味型过重
当饵料的腥味过重或香味过重时,使得引诱过来的鱼多且杂,此时鱼儿一般就只在鱼窝周围来回游动,并不会进入窝内吃饵。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饵料配方,最好重新进行拌饵。
4、水底淤泥太厚
如水底堆积的淤泥太厚,一旦饵团陷入淤泥里面,鱼儿就很难吃到,自然就很难出现任何鱼讯。此时应使用载铅量较大的浮漂,将浮漂调到可将钩饵露出淤泥之上,也可使用比重轻一些的饵料,避免饵团陷入淤泥内。
5、鱼层发生变化
在垂钓的过程中,鱼层经常会发生变化。当鱼层发生变化时,作钓的水层也应有所改变,要随时关注水下动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好鱼获。
如何解决鱼层发生变化的情况;
情况一:在垂钓的过程中,一般首先要钓底,底层鱼又有生口、滑口、口轻、口重之说。粗略地说生口鱼可以用硬尾漂,调4-5目钓2-3目。滑口鱼用软尾漂可以有效的过滤一些虚假的信号,调3目钓3目。口轻可以选择小号漂调灵,口重可以用大些的漂,也可以钓的钝些。
情况二;在钓底过程中,如果发现抛竿入水后中途有鱼接口,反应到漂上就是突然加速,或者漂不到位,就要考虑鱼已经不在底部了。这时就可以钓浮,在钓浮时,用饵、用漂都要有所改变,钓浮的饵料和钓底是有区别的,钓浮的饵料要求比重轻、雾化好,并有适当的残留。漂用长脚短身长尾的钓行程的漂,调整相对简单,一般不考虑调目,只考虑钓目即可。
一旦鱼到了水皮,就可改用水皮漂,有动作就提杆,主要是打快。不管鱼在哪个水层,首先要准确判断,这是调整钓层的基本原则。有时鱼层在钓的过程中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就需要我们注意观察。如果在钓浮时浮漂已经到位,但却没有鱼讯,就要考虑鱼是否已经向下移动了。如果继续出现接口,就要考虑鱼还在向上移动。
总之,鱼层是变化的,随机应变,及时准确地调整钓层,是加快钓速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都是可以做到的。
6、鱼儿受到惊扰
当垂钓水域的声音过大或频繁钓放时,很容易惊扰鱼儿,而受到惊扰的鱼儿很难安心就饵。因此垂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发生较大声响,当鱼儿上钩后及时地将鱼提上岸,尽量避免出现跑鱼现象。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