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资讯

鱼之殇:长江生物面临三大"杀手"

2007/1/1 14:53:20 人评论 次浏览

  近年来,受水域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三大因素影响,长江的水生生物数量大大减少,一些重要经济鱼类和珍稀鱼类品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绝种。专家呼吁,如不尽快采取保护措施,长江水域生态将不断恶化,甚至走向"荒漠化",对我国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水中西施",几近绝迹   

  "鲥鱼如今在长江流域已经难觅踪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陈大庆在最近召开的第11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说,曾经年产量高达160万公斤的长江鲥鱼资源目前已严重衰退,陷入绝境。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因形体美丽被古代诗人称为"水中西施"、"南国绝色之佳",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我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然而如今的"水中西施"已身影杳然,于198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陈大庆说,长江鲥鱼趋于灭绝主要表现在:产量下降,已不能形成渔汛;产卵群体连年呈现出低龄化和小型化特点,资源呈明显衰退迹象。

  记者在沿江的芜湖、九江等地采访时,当地渔民也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基本捕不到鲥鱼了。现年70多岁的芜湖渔民陈大爷说:"20年前,我们一网下去能捕一二百斤鲥鱼,现在我已经有七八年没有捕到这种鱼了。"

  除了鲥鱼,面临类似命运的还有长江独有的重要经济鱼类---刀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研究室主任施炜纲说:"从上游往下游看,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鱼了。1996年左右,安徽江段也形不成渔汛了。1998年左右,首先是南京没有了渔汛,后来,镇江、扬州江刀产量也锐减。江刀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如果不珍惜,也许连种群都保不住。"

  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其中白鳍豚、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为长江特有种。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有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水生植物214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在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这份报告同时指出,长江流域的370多种鱼类(含特有鱼类142种,重要经济鱼类36种)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濒危种类增多,已有白鳍豚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和小型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一些重要经济鱼类已经不能形成实际产量。

  三大"杀手",围困长江

  专家认为,长江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主要受水域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水域污染导致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表明,长江污水排放量呈快速增长之势。1998年全流域废水排放量为113.9亿吨,2005年为184.2亿吨,短短7年的时间,废水排放量增加了70亿吨多。过量的排放,在长江形成长达65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大部分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江段及支流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总量减少。

  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长江流域分布着各类渔船2万多艘,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20多万人。近3年来,长江沿岸10省市仅查获违规捕捞船就达7560艘次。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日益衰退,而电、毒、炸鱼等非法作业又雪上加霜。近年来,长江捕捞年产量降到10万吨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1/4。

  据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介绍,水电工程建设、围湖造田、采砂作业、疏浚航道等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日益加大。在水电开发中,由于大坝的阻隔效应,在大坝上下游形成不同的水生态系统,阻断了洄游性水生动物通道,淹没产卵场,下泄水流、水温发生变化,已不能满足鱼类产卵要求。水电的梯级开发还使连续、流淌的河流变为分割、静止的水体,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碎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说:"人类对长江多年的开发利用,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大影响,一些珍稀品种濒临灭绝。如长江支流岷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原生的近40种鱼类,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许多河段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 

  行动起来,遏制长江生态"荒漠化"趋势

  渔政部门和水资源保护专家们呼吁,如不尽快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水域生态将呈"荒漠化"趋势发展。当前,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

  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国家应依据渔业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尽快制订《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规范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渔业生产行为。

  建立和完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新机制。当前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完善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在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工程运营过程中,要求必须留出一定的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恢复被破坏的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做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积极采取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大资源增殖力度,积极恢复衰退中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重建江湖生态联系,通过采取闸口改造、建设过鱼设施和实施灌江纳苗等措施,维护江湖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逐步恢复长江流域的水生生态环境;加大对长江濒危物种专项救护的力度,建设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不同的濒危水生野生动物采取不同的特殊保护措施。

  专家们还呼吁,将水生生物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同退耕还林、草原建设等一起纳入国土生态建设体系。加强长江水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制订综合评价和整治修复方案,通过多种措施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努力恢复已遭破坏或退化的江河鱼类产卵场等重要水域生态功能区。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

最新图片资讯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