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一头疑似鲸鱼在荣成的蜊江养殖区内搁浅,目前该“鱼”已经死亡。1月20日下午2时许,当这条体长近16米、重47吨多的“海中巨无霸”——疑似“抹香鲸”被缓缓地从海中起吊时,围观的人群中嘘声一片。1月21日,记者从荣成市水产局获悉,1月20日被打捞出水的“大鱼”就是抹香鲸。
1月25日下午,经山东省渔政监督管理处批准,“出海”的抹香鲸在荣成市蜊江水产公司的大院内开始解剖。根据刘公岛管委会与厦门大学水陆生物制品研究所签订的合同规定,该研究所将在3个月内完成皮囊和骨骼两部分标本的制作。
当日下午,记者进入“戒备森严”的解剖现场看到,抹香鲸身上覆盖的冰块已经被清除,整个身体“暴露”在外,12名解剖鲸鱼的工人已经穿上了特制的皮衣,这些操作人员均是附近村庄有屠宰经验的村民。下午2时50分左右,解剖正式开始。12名工人按照厦门大学水陆生物制品研究所童教授和袁教授的指挥,分别负责切割尾部、腹部以及背部的鱼皮。工人们在切割时,显得很费劲,每个操作小组都是先由持刀者将皮肤划开一条大口子,然后按照两位教授要求的标准,顺着口子的边缘将皮肤割薄,其他的工人则用钩子将切好的皮肤尽量向外翻,便于持刀者操作。
据现场操刀的一位姓刘的师傅介绍,鲸鱼腹部的皮肤较厚,有20多公分,而且皮肉的韧性很强,非常难割。一位姓董的师傅说,背部皮肤较薄的地方也有6公分左右,他们在切割时,皮肤里的鱼油很快就会流到刀上,致使刀柄很滑,不容易把持。因为鱼皮相当厚,难以切割,易使刀变钝,因此他们共准备了20多把刀,以便让工人们轮换使用。
据了解,要剥下这条长达17米的抹香鲸的皮,至少需要4天左右的时间。在现场指挥的袁教授说,他们要求工人剥下的鲸皮厚约1.5厘米至2厘米,从工人的实际操作来看,这个要求有些高。切割下来的皮肤要进行柔制处理,鲸鱼的骨头则要去肉去油,方可制作标本。从眼下的解剖情况看,完成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童教授告诉记者,根据这头抹香鲸下颚牙齿判断,这头鲸鱼的年龄大约60岁,属中年抹香鲸,在“出海”的鲸鱼中,体重如此之大,非常罕见。
下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祝茜教授给记者打来电话,作为海洋生物研究专家,他一直密切关注抹香鲸的处理事宜,并提出了抹香鲸制作标本的初步处理意见。
祝茜说,在制作标本时,应先将抹香鲸的皮肤完整解剖下来,然后分段保存。内脏部分除了留一小部分供科研和教学用外,应深埋地下做无公害处理。鲸鱼骨骼应马上埋于地下,让剩余的肌肉腐烂,骨骼脱脂,等1~2年后再取出做标本。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