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众多媒体报道了神秘的新疆喀纳斯“湖怪”再现“魅影”的消息,再次勾起人们对喀纳斯“湖怪”的好奇。而曾经十几次赴新疆进行湖泊科考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开翔,昨天致电本报认为,“湖怪”其实是一种名为哲罗鲑的肉食性鱼类,而且体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庞大。
据悉,喀纳斯“湖怪”传闻的由来,是1985年7月下旬,新疆大学20余名师生在喀纳斯湖进行考察时,登山观察到“湖怪”。他们认为这是巨型“大红鱼”,也就是巨型哲罗鲑(北方一种珍稀的冷水型食肉鱼类,生性凶猛、机警,长年隐没在水中,繁殖季节鱼体呈红褐色,所以也有“大红鱼”之称)。据称,这种巨型大红鱼每尾可达15米,估计重量1000公斤左右。此事经新疆媒体报道后,被国内外很多媒体转载,甚至有人猜测“湖怪”是一种史前动物。
为了证明喀纳斯“湖怪”是“鱼”不是“怪”,张开翔列举了3方面的证据。首先是科学考察的实测结果。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曾于1987和1988年夏季,到喀纳斯湖进行综合考察。科考队在水面竖立了标杆,在山顶架设了40倍的大型军用望远镜,多次清晰地观察到哲罗鲑游过标杆,发现最大的哲罗鲑也未超过4米。
其次,据前苏联著名鱼类学家阿·斯·贝尔格在《苏联及其邻近各国的淡水鱼类》中记载,哲罗鲑最大个体重80多公斤,4米多长,此纪录至今未破。从当地的捕捞记录看,最大个体体重52公斤,系上世纪80年代当地牧民所获。张开翔由此认为,传说中体重达1000公斤、体长达15米的巨型大红鱼并不存在。
第三,喀纳斯湖面积大约相当于15个玄武湖,面积相对较小,形成时间还不到20万年,根本不具备史前动物生存繁衍的条件。
既然如此,喀纳斯湖为何频频出现“湖怪”传闻?张开翔说,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脉的西南部,来自北冰洋及大西洋的气流从河谷入境,带来大量水汽,形成了局部的山地气候,夏季多云多雨,且为雷区。1988年考察时,他就曾亲历雷暴过程,天昏地暗,大雨倾盆。由于湖边多是牧民,遭遇这种情况,想像“湖怪”出现,也不难理解。
至于游客拍摄到的一些模糊不清的照片,张开翔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正在进行雌雄追逐活动的鱼类生殖集群;一种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摄食其他鱼类形成的索饵鱼群,它们在快速移动中掀起较大浪花,被游人误以为是“湖怪”。
20多年来,“湖怪”探秘活动三番五次地开展,花费不菲,甚至达到上百万元。张开翔呼吁,不如把探秘的经费用于科技扶贫更有意义。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