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口轻的时候想要获得精准的漂相,那么从线组到调钓,每个环节上都需要紧密配合才行。昨天有个钓友问我:“冬天来了我用20厘米长子线好,还是40厘米长子线好?哪个中鱼率高?”因为很多钓友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子线越短信号就越明显,也就越灵,担心用长子线影响鱼口,然而事实上呢?
如果你在作钓的时候够细心,有做过对比,你就很轻易的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子线越短,浮漂反应的速度和动作就越大。但是同样的,空竿率很高。另外,子线相对较长,浮漂反应出来的动作虽然小些,但是中鱼率却高很多。那么这种情况下,谁灵谁钝?很多钓友都决定前者灵,后者钝。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短子线信号更多,幅度更大。但是,问题来了,我们钓鱼时追求的是动作多还是中鱼率高?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先不管什么灵和钝,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了这个,就能在不同的水情和鱼情中合理的选用长子线还是短子线。
在这之前,我们要弄明白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抛竿入水时,是哪个部位先入水?当然是铅坠,因为它是最重的,每次都是铅坠带着整个线组入水的。当浮漂的浮力平衡钓铅坠下拉的重量之后,主线处于绷直状态。这个可以理解吧。但是呢,这时候钩饵下降的速度赶不上铅坠的速度,而且铅坠到位后,无法产生重力带动钩饵下降,这时候钩饵入水的状态就变成了自由落体,它下降的速度处决于饵料的比重和饵团的大小。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将饵料下降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铅坠本身下降时带动饵料下落的状态。第二阶段,是饵料自由落体的状态。那么,很显然,第二阶段饵料下落的速度比第一阶段小很多。另外也能想象得到,因为第二阶段饵料下落的状态是自由落体状态,下落的速度处决鱼饵料的比重和饵团的大小,也就是说,子线越长,钩饵到达水底的世界就越长,子线越短到达水底的时间就越短。
明白了这个规律,下面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1,当整个线组处于第一阶段时,饵料下降的速度比较快,饵料也还没有吸水膨胀,雾化脱落。就算鱼儿抢夺饵料,也比较难将饵料吞入嘴里。到达第二阶段时,饵料下降比较慢,鱼饵有了足够的时间吸水雾化,因为速度比较慢,鱼儿也有了更多机会来半路截口。
2,当线组处于第二阶段时,如果子线比较短,下降的速度就相对比较快,鱼没有充足的时间吃饵,所以一般都是抢食,反应在浮漂上总是有漂亮的漂相,但是提竿总是空。而长子线,相对对来说鱼儿有足够的时间吃饵,中鱼率就高很多。但是选用长子线时,子线弯曲的幅度比较大,出来的信号比较小,但是信号比较真实,中鱼率要高很多。不过现在气温比较低了,在抓口时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注意抓小口。
3,当第一阶段刚刚结束,第二阶段开始时,这时候饵料基本已经吸足了水,开始雾化脱落。短子线因为比较短,下落速度比较快,所以在水底诱鱼的范围要比长子线来得小一些。所以我们常听高手们说“长子线诱鱼比较好”,就是这个原因。
短子线的优点是,到达目标水层快,出来的信号幅度比较大,在小鱼闹窝时能有效避免小鱼抢食饵料。缺陷也很明显,浮漂的假信号比较多,且短子线的抗拉能力也比较低。
长子线呢,入水时摆动幅度比较大,到底时间比较长,诱鱼能力对短子线来说有优势,出来的信号也比较真实。缺点是子线弯曲幅度比短子线要大,鱼在吃饵时的动作不如短子线那么明显,需要集中注意力抓小口。
总结:如果钓点鱼的密度比较大,警惕性比较低,漂相比较弱这种鱼情用短子线比较靠谱,而钓的鱼体相对较大,鱼口稀少,或者滑口鱼用长子线更合适。至于立冬后用长子线还是短子线,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吧,新手钓友可以用相对较短子线来作钓,信号会大一些,虽然空竿率高一些,但抓口比较容易。而根据我观察,老钓友们野钓的子线一般都在40厘米-50厘米对折,除非鱼离底了钓半水或者钓跑铅这些特殊情况才会用很短的子线。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