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功能是让钓鱼人了解鱼吃饵的一个过程,所以灵敏度与稳定性是浮漂的第一选择。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那曼妙的身姿、灵动的身影是无数钓鱼人的最爱,所以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什么是浮漂的灵敏度与稳定性,一起来看看。
一、灵敏性
最灵、很灵、较灵、灵、不灵不钝、钝、较钝、很钝——这是台钓的八种最基本的调标状态,其中后七种最为常用。
很灵——悬坠悬钩,即钓饵离开水底;
较灵——悬坠,一钩刚刚直线触底,一钩离底;
灵——悬坠,一钩斜线触底,一钩刚刚触底;
不灵不钝——悬坠,双钩斜线触底。双钩斜线触底的角度不同,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灵钝状态,不难理解的是,斜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小,灵敏度越趋钝;
钝——8字环触底,如有分钩器则分钩器触底,双钩斜线躺底;
较钝——铅坠刚刚触底,双钩斜线躺底;
很钝——铅坠躺底,双钩躺底。
鱼用相同的吸力吸食钓饵时,浮标的升降幅度越大,说明浮标调得越灵,反之则调得越顿。标尾的钓目变化是鱼吸食钓饵时的视觉显示器,钓目变化越大,给我们的视觉感应就越清晰,抓口就越准。
而鱼用同样的吸力吸食钓饵,若漂身相同,漂尾不同,则浮漂升降的目数就不同,其原因主要在于漂尾粗细存在差异。调漂时,漂尾会露出水面一部分,鱼吸食钩饵会带动钓线牵动漂尾上下起浮,因此不难理解,漂尾越粗,水阻越大,鱼用同样的吸力吸食钩饵时,漂尾的升降幅度就越小。
同理,若配铅重量、漂尾粗细相同,那么鱼用同样的吸力吸食钓饵时,细漂身的浮漂升降幅度会大一些,粗漂身的则相反;而同一种浮漂,漂尾露出水面越长,其灵敏度就越钝。因此钓友在选漂时,漂尾的粗细是判断其灵敏度的首要参考。
由此我们可知,最灵敏的浮漂状态是当整个漂身完全浸入水中,不裸露漂尾,且钓组处于悬坠悬钩状态的时候。
在这种状态下,鱼吃饵所带动的浮漂变化完全发生在水中,不存在漂尾在水面以上的变化,也就是不会有水体外的浮漂排开水体入水的情况出现,因此鱼用最小的吸力即可吸饵入口,浮漂的反应也最迅捷。当然,这种最灵敏的调钓方式只适用于钓近岸较清澈的水体或冬季冰钓,如果近岸边水体浑浊或钓得较远显然不可行。
实际上,除了浮漂的水阻外,钓线、8字环、铅坠形状、分钩器和钩条粗细大小也会对浮漂的灵敏度产生一定影响,这类配件体积越粗大,水阻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同理,漂身截面的直径越大,水阻就越大。因此,钓者若想实现钓灵,就要选择枣核型细身细尾浮漂。
二、稳定性
浮漂的稳定性主要由标脚、漂身决定,尤其以漂身对浮漂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漂身越粗越长,浮漂的平衡性就越好,入水后比较抗风浪,钓者很容易抓到鱼就饵的信号,反之稳定性就越差,容易出现假信号。因此,在大水面有风天垂钓时,钓者宜用漂身粗长的浮漂。
综上,浮漂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漂身的粗细、形状和漂尾的粗细。当然,要想将浮漂调整至最稳定且最灵敏的状态是相对困难的——灵敏则浮漂的水阻必须减小,抗风抗浪性就必然受损;而增加了稳定性,浮漂的水阻必然增大,灵敏度就要打折。
因此,要想调得灵敏,就要牺牲一些浮漂的稳定性,比如选择标身细长,标尾很细的浮漂,这就是竞技钓手钓快鱼的首选浮漂。
一般来说,如果钓友想要钓灵,那么钓线、铅坠、8字环、分钩器、钩子都应尽可能地精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阻,达到较为理想的灵敏度,使鱼能够轻而易举地将钓饵吸入口中,让钓友抓口变得非常容易,这样上鱼率自然就提高了。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