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学院

细说--标深(4)

2007/3/14 21:39:20 人评论 次浏览

           5,翟少明在一次比赛中创造了时速265尾的钓快鱼纪录,钓法是拉饵打浮,吉彦军也参加了这场比赛。赛后,在许多人对怎样开饵和如何制作、使用拉饵盘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吉彦军发现:抛钩后是让风线绷直,牵制浮标下沉,还是将其松垂在水中,这对钓饵的摆动和提高中鱼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抛钩几成线?

    问:钓一标深不用支架,这是因为竿搁在支架上对频繁提竿是个妨碍,而且动作的幅度大,弄不好会撕裂鱼嘴。除了这个原因外,我还看到抛钩后有拉紧和不拉紧风线的区别,这与中鱼率有关吗?

    答:比赛的时候有一个规律,就是夹在中间的钓位越钓越远,钓到后来要到池塘中央去捞鱼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鱼受了惊,不敢靠近大家统一的落点了,所以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抛满线,但这个“满”是有程度区别的。刚开始,我会在浮标翻身的时候往后轻轻带23厘米,以此造成子线的摆动,目的是找鱼层。如果标尖往上拱,说明鱼在上面,可以把浮标往下移一点,这时候风线看上去是直的,其实并没有绷紧;若是浮标到了钓目往下走,那是鱼由下往上抢饵,可以把浮标往上推,这样风线短了,绷紧程度提高了。经过几次调整后鱼层找准了,再抛钩就一定要抛足线,因为只有抛足了才会有一个固定的钓点。如果是抛九成或者八成线,要做到两饵落点一致是很难的,抛钩忽远忽近,必然造成钓饵的分散,不足取。不过,为可能出现的鱼往中间去做准备,抛钩后让风线松垂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在一个半小时的比赛里这样做,没有必要。另外,风线松垂了,对浮标没有牵引,浮标翻身慢而铅坠走得快,鱼讯不是出现在浮标翻身的时候就是铅坠快速下沉之后,中间鱼层的鱼讯容易被过滤,找到的就是“副鱼层”。

    比赛进行到第3轮或者第4轮,鱼乱了,标尖动作不断,提竿却不中鱼,这时候再坚持抛满线就没有意义了。然而乱只是一个层面,50厘米处的鱼乱了,不表示下面的鱼也乱,此时改抛八成线,减少风线对浮标的牵制,坠的下沉加快,这就是突破乱鱼层。将风线从紧绷调整到松垂是为了重找鱼层,但抛钩一定要两饵在前,铅坠在后,否则坠砸到水面就惊鱼了。

    到最后一轮鱼没口了,有也是乱口,在调整水线、抛八成线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可以重新回到抛满线。此时,抛得足、抛得远,甚至探出半个身体钓远鱼,多一尾鱼就能刷掉一批钓手。但在运用这个战术时不能一味求远,要注意远近结合,随时注意原来钓点的鱼情,更不要放弃。抛满线是钓一标深的基本要求,作用是找鱼层方便、简单,不会被模棱两可的鱼讯迷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鱼起稳定作用。抛八成或九成线是钓术变化的需要,可以比较自由地用风线控制浮标的翻身,并对两饵的下沉摆幅作出调整。

    问:因为风线没有绷紧,抛八成线或者九成线之后有的浮标会出现反弹,标尖先沉下水,再冒出来,这会影响鱼的咬钩吗?

    答:如果线抛足了,这一现象是很少出现的。因为浮标受风线牵引,即使我们不有意去牵引它,风线绷直牵引就自然产生了,这在浮标是一个缓慢下沉的过程。而抛八成线就不同了,浮标在风线还没有伸直时翻身,这是铅坠下沉对浮标产生了作用,如果浮标预设的剩余浮力不够大,比如调3目,拉饵钓2目,则铅坠的下沉惯性会把浮尖拉到1目,然后再回升2目。如果鱼在这个时候咬钩,浮标不是升得老高就是下去了就冒出来,无疑是增加了鱼讯判断的难度。现在,用竹脚浮标的人不像过去那么多了,这与它容易反弹是有关的。

    浮标为什么反弹?原因有三:

    1.只知道竹脚标翻身快,可以打浮钓一标深、钓半水、也可以钓底,而对浮标本身重心偏下而浮力集中在标身上半部分的特点了解不够,调标时铅坠偏重,调的目数低了,在抛八成线而缺乏牵引的情况下浮标反弹就不可避免了。最近,“钓鱼郎”推出“竞”系列浮标就特别提醒:“钓半水调标时,空钩不带饵以正常抛钩状态,浮标站立后正常下沉而不反弹为最佳调标状态。”显然是要钓手不要混淆不同浮标在调标上的差别。尽管浮标的反弹只有1秒或2秒钟的时间,之后就正常了,但前一尾抢钩后很快吐出,此时有浮标反弹就是假动作了。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

相关钓技图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