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钓饵雾化,把鱼往上引,鱼上来后就拉,就钓一标深。可是如此简单,明白得就像大字幼儿园读本一样的操作过程却蕴含着无尽智慧。比如同是一标深,有的人一场钓几十尾,空竿率80%;有的人钓200多尾还觉得遗憾。成绩悬殊,是技术,是钓饵,是线组,抑或是几种原因搅在一起?且听吉彦军细细道来———
怎样找口
问: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可是我经常看到,钓一标深的时候标尖无动作,提竿却中鱼了。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了,对于视力差、反应慢,本来就抓不住动作的人就更不知道怎么钓了。请问,在小得几乎找不到鱼口的情况下该怎么钓?是看浮标呢,还是凭感觉?
答:你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找口,凭什么判断鱼讯,实质是钓一标深有没有普遍意义。坦率的说,钓一标深是竞技钓鱼孕育的特殊技术,如果离开了竞技钓鱼的鱼情,钓一标深会变得很难理解。以自然水域为钓鱼场所的大众钓鱼,一般是不会接受一标深的,原因是鱼密度稀、走水、鱼不能集中。可是,特殊鱼种和特殊环境的存在以及阶段性鱼情的出现,使大众钓鱼也有了掌握钓一标深技术的要求,比如在广东一年产仔3代的罗非、彩虹鲷,广西水库里的土鲮,长江流域的罗汉鱼,以及四川溪流里的白鲦都是钓一标深的对象。成品鱼少,钓小鱼技术受到重视,是一标深的社会基础。
有一位钓手我一直很尊重———中央电视台的关秉宏。60多岁了,钓小鱼,钓一标深每次比赛都能拿奖。在他这个年纪能看清0.4毫米标尖上的动作不容易,而且能在3~5厘米高的风浪中抓半个黑格。是关老的眼睛特别好吗?我的看法是,他的找口功夫特别好。好在哪里?
1.找准定层鱼的位置。鱼往上跑会受到光线和阴影的制约,又因个体大小的差别,水皮下20~45厘米处的鱼比较匀整,大小、个头接近,所谓物以类聚。其上,鱼要小一点,分散;其下,鱼相对要大一些。当一个深度的鱼集中得多的时候,吃口基本相同,这与鱼的摹仿性有关。另外,鱼体大小一致,张口吸食钓饵的动作相同,可以很快发现吃口的规律性。找定层鱼的办法是:(1)比较鱼讯出现的时间,即浮标到位前和到位后出现的信号,通过中鱼率的高低可以基本确定哪个位置是稳口层,然后调整水线。在此之前和之后常常会有鱼争饵和抢钩,这在浮标的反应上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但不要以此为主,甚至可以让过。(2)在鱼层较厚时侯放弃上层散鱼鱼讯,加快抛钩频率,使两次抛钩紧密衔接,做到前一竿溶散的饵还没有下沉,后面的饵又来了。(3)在调整水线,深一点,浅一点都有鱼的时候,以动作微弱能中鱼为原则,时间足,抓浅不抓深; 时间紧,钓深不钓浅。在一个深度有相同的吃口,是判断定层鱼位置的重要标准。
2.掐准浮标的动作。鱼咬钩,浮标怎么会没有动作呢?(1)溶散后处于悬浮状态的残饵过多,鱼满足于吸食悬浮饵料,摄食动作放慢了;(2)诱鱼过多,不管两饵从哪个角度切入,两饵都落在鱼的嘴边,鱼张口就得,饵的运动距离短,浮标来不及反应;(3)线组、浮标相对迟钝的时候,小动作反映不出来。还有一种情况,标尖动作明显,幅度很大,但中鱼率不高。原因有几个方面(下面会一一细说),但重要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是浮标。不管什么浮标,只要调好了都能钓一标深,但一标深是30~40厘米的深度。一支全长27.5厘米的1号孔雀翎浮标,到位钓1或2目就差不多25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