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位“活”,不死守。“七分钓位三分钓技”,说明钓位是极其重要的。我周围的钓友在对待钓位上有两种态度:一是在一个位置上垂钓了个把小时,发现很少鱼星,或偶然有鱼咬钧但又爱咬不咬,在这种情况下,果断地更换钓位,结果频频上鱼,钓绩颇丰;二是鱼不咬钩,仍然死守。其理由:一是坚信“守得久,自然有”的传统观念,二是换位收拾钓具嫌麻烦,其结果所获甚少。显然前者态度是正确的。例如 1998年10月的一天,我和4位钓友到一个乡镇的小水库垂钓,因秋旱水库蓄水较少,我们开始都选在大坝底下钓,认为大坝脚下水位深有大鱼,结果恰恰相反,钓了一个多小时只上几条小杂鱼。这时我率先移位到水库中段,2根海竿甩出去,不到半小时就上2条2千克以上的草鱼。钓友们见此情景,纷纷移位,先后也上了大鱼。
二、钓具“活”,要兼用。在我垂钓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提高钓获量,必须手竿海竿兼用,单一的钓具是不行的。因为气候、水情、鱼情不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手竿好钓,海竿不好钓;有时则相反,海竿好钓,手竿不好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竿海竿兼用,必然会“东边不亮西边亮”。相反钓具单一,’”不但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甚至一无所获。所以,我每次出钓,手竿海竿兼用,钓绩颇佳,在同伴中屡获“冠军”。
三、钓饵“活”,要对路。钓饵品种繁多,有荤饵素饵,有商品饵自制饵,还有就地取材的天然饵。饵料的关键是对路。有的钓友每次出钓只带一二种或二三种饵料,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气候、水情、鱼情不同,不知哪种饵料对路,所以必须多带几种。1998年8月,我和3位钓友去一水库垂钓,开始用红蚯蚓钓,只上几条小白条,后用麸饼和面粉坨钓,鱼又不咬钧。我就改用以小鱼钓大鱼的办法,接二连三地上了4条250克 以上的翘嘴帕,最后还上了一条1000克的黑鱼和一条400多克的鲶鱼。而其他3位钓友仍坚持用原来的饵料钓,结果收获甚微,有的空手而归。
四、钓技“活”,看运用。钓鱼的技术体现在整个垂钓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钓鱼技术的灵活运用关键在于随着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就像考生在考场的临场发挥那样,临场发挥好,灵活机动,上鱼率就高。比如 1999年6月 16日,我和3位钓友在县城郊区的一口池塘垂钓,这口塘约4亩左右,呈正方形,水深0.8米左右。开始大家手竿海竿都底钓,上了几条鱼后鱼就没动静了。我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水面小、水位浅、惊动大的原因所致,于是我立即用海竿改底钓为浮钓(用草),这一招可灵了,草鱼又咬钩了,接连上了3条2500克以上的大草鱼。
灵活的钓鱼技术来源于垂钓活动的千锤百炼,只有勤于实践,善于思索,科学总结,才能把钓鱼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