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学院

永远的主流传统钓法

2006/12/18 17:01:21 人评论 次浏览

   历史悠久

  社会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否定之否定规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样,钓鱼活动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6000年。从黄帝,尧舜时期的骨制鱼钩到仰韶文化时期及明清的《侍女垂钓图》充分显示了中国钓鱼文化历史的悠久,从简陋的竹竿,芦苇竿到玻璃钢竿到碳素纤维竿,从汉代发明的 曲轴至唐代的钓车及现代的摇轮。自沉钩底钓发展到戳拱钓,长竿短线钓,浮钩钓,无不显示了中国钓鱼发展的历程随着人类对鱼类生活习性的研究认识。各种针对鱼特性的新钓法应运而生。众多的钓法构成了中国传统钓鱼这个庞大的家族。在人们思想意识中,传统钓鱼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传承和发扬是当代钓鱼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博大精深

  传统钓法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钓鱼文化的精华,直至今日仍为众多的钓鱼人的亲睐。充分展示了传统钓法中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也正有这汇聚历代钓鱼技术的精华,才使它变得永恒。虽然当今高速发展的科学让人们接受了新的知识,优秀的钓法一旦与新的科学技术结合,便会产生新的质的飞跃。当今流行的包食钓法,正是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当然不仅仅是包食钓,还有七星漂双钩钓组,星漂沉底钓组,这些钓法都是借鉴了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传统钓。使其更具生命力,随着悬坠钓在我国的普及,很多传统钓鱼人认识到商品鱼饵的神奇作用,越来越多的传统钓友把使用商品饵作为一种时尚。

  符合国情

  传统钓法装备简单,通常是一竿一线一漂一钩,投入少,见效快,符合更多的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也符合我国的民情、国情,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广大的农村,仍有很多以竹为竿,马尾为线的钓鱼人。为了获得劳作以外的欲望,总想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钓鱼的乐趣,并希望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得到一种利益来改善生活,这是许多人参与钓鱼的共同心态。在炭素纤维竿与芦苇竿之间,仍有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芦苇(竿虽然有人不是出于省钱的目的,但大多数人却是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连笔者所在的大都市中都如此,何况在边远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笔者曾在南京近郊一带发现,仍有占很大份额的钓迷在使用被戏称长枪的芦苇。尽管现在渔竿的价格较为低廉,但习惯使然,使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

  适应面广

  我国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等五大水系,二万多座大中型水库近两百多个自然湖泊和无数的河流沟渠,但却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按人口平均分配)鱼类资源相对匮乏加上环保意识的淡薄,投毒、炸鱼、电鱼的违法行为给鱼类资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自然水域鱼难钓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能使用改善钓鱼难的结果?传统钓可轻易的做到,只要多做窝点,轮窝钓跑马钓即可提高钓获。

  机动性强

  很多自然水域中都野生着杂草或其它的障碍物,而这些障碍的地方又恰恰是鱼类喜欢集聚的地方,在有杂草的环境中,悬坠钓当然无法施钓,而传统钓则可随心所欲地选择钓点,传统钓与悬坠钓比,不仅仅是上适应面宽窄的问题,还存在着机动性的问题,悬坠钓三大件,渔护包、竿包、钓箱,沉重的包袱使它不能像传统钓那样能够轻松地走钓。而传统钓鱼却根本就不存在着这些问题。

  简单快捷

  一辆自行车,一竿一线一漂一钩,带上少量的诱钓饵和一个盛鱼的家什,即可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适应野钓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而这些优势都是悬坠钓所都不具备的。当然,传统钓的优势不仅仅是上述的几点,就在遛鱼上也是颇具优势的。从 2004 年《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消息上看,无论是河南郑州钓手李爱莲钓获的 10 公斤大鲤鱼,湖北邵海忠( 16.5 公斤)安徽钓手朱礼良( 25 公斤)王鲁刚遛翻的大青鱼( 28 公斤)直到安徽明光钓友柳海钓上的重量为 72.5 公斤的大青鱼,无一不是使用传统钓法钓获的。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有一位名叫郭洪的悬坠钓友给笔者来稿,由衷地感叹道:传统钓为什么总钓大鱼。从这篇来稿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传统钓法钓大鱼的肯定。当然,我们在肯定传统钓上大鱼时,也不否定悬坠钓大鱼,但成功的例子太少。原因是悬坠钓法的钓具组配很难抵御大鱼的冲击。跑鱼率明显地高于传统钓,且不说传统钓遛鱼的优势,就谈省时省事,简单易学。传统钓法又胜悬坠钓一筹,选一处钓点,撒一些诱饵,将鱼线往竿的蛇信上一挂,即可开钓,这个过程只需 3~5 分钟,而悬坠钓要从准备、调标、开饵、开钓至少需要 20 分钟。如果仅从省时、快捷的角度讲,悬坠钓也无优势可言,一个从未尝试过钓鱼的人,只要耐心地向别人学习下,很快就可将鱼钓获。除此之外,简单易学也成为传统钓者甚多的理由之一。

  永远的主流

  我国地大物博处于亚洲的东部,从东到西相距5000公里。从南到北约有5500公里。960万平方公里上,分布着有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56个民族,由于这些民族所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千差万别的地理,气候条件,促成了各地民间钓法的形成。这些各具特色的钓法。自然地形成了区域性很强的传统钓鱼流派。在传统钓中所有的钓鱼流派都有其代表的民间钓法。以朝天钩七星漂长竿短线钓法为代表的东派(长江流域,华东地区)以长竿长线加风标钓(甩大鞭)钓法的北派(黄河以北及东北地区)盛行在两广(广东、广西)地区的蘸粉钓。

  这些风格迥异的流派无一不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着很强的区域性。换言之,北方有适应自己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钓法。南方也有针对鱼性,地理条件而行之有效的钓法。这些都是客观条件所限的结果。我国有数以百计的民间钓法,而正是这些所有的钓法,构成了传统钓鱼这个主流。

  继承发扬

  上世纪80年代来,我国台湾地区的悬坠底钓传入大陆以后,由于媒体的传播,很快引起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悬坠底钓的灵敏,科学,被广大的钓鱼爱好者接受,举国上下很快掀起了学习悬坠钓的热潮。从而引发悬坠钓与传统钓的剧烈碰撞。当时,有许多人担心悬坠钓会取代传统钓,可事实并非如此,悬坠钓的普及不仅没有取代传统钓,相反地促进了传统钓的改良,甚至进行了嫁接。这种强强结合。并产生出新的钓法。诸如,矶钓竿当手竿用,手竿置渔轮用,传统钓使用悬坠钓标,传统钓使用商品饵,这都是悬坠钓与传统钓碰撞的结果。

  2000 年夏季,安徽著名的钓鱼人李大毛用矶钓竿当手竿用,曾在万佛湖创下日钓四百斤鱼的佳绩。在他的影响下,原来各个渔具店滞销的矶钓竿变得畅销起来,甚至出现了断货的现象。笔者的朋友用手竿置渔线轮野钓水库,曾在一天中钓获个体重达 10 公斤的青鱼三条。很多传统钓鱼人获知后,纷纷效仿,如今手竿置渔线轮钓法,已经形成一种潮流。

  2004 年中国钓鱼人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 50 届淡水钓鱼锦标赛。通过交流,把国际钓法的钓鱼技术传入我国,虽然它没有象悬坠钓法一样风靡中国,但却给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丰富了钓鱼的内涵,为广大的钓鱼爱好者带来一股新鲜的活力,特别是在钓具上的革新,用一根像筋成功地克服了传统钓用“死线”的缺陷,解决了传统钓容易跑鱼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钓获的成功率,有感于这样的启发。 2004 年,我国浙江杭州中法渔具有限公司率先制造内置橡皮筋的悬坠钓竿,有效地减少了跑鱼的概率。“洋为中用”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谦虚的美德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古为今用,海纳百川”。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广泛的交流,传统钓以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符合中国水情、鱼情和能满足大多数钓鱼人的心愿的优势,更具强劲的生命力,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发扬和光大则是传统钓面临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按关注"360钓鱼"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号: fishchina2006

相关钓技图片资讯

栏目类别